产品汇总

久尔杰维奇避谈续约悬念!东亚杯成留任关键战

2025-07-19

在 2025 年东亚杯国足 1-0 小胜中国香港队的赛后新闻发布会上,当被问及是否有意继续执教国足时,代理主帅久尔杰维奇再度将话题引向东亚杯本身:“我们现在需要专注于眼前的比赛,东亚杯对这支球队的建设非常重要。” 这一回答延续了他此前回避续约问题的态度,而随着东亚杯落幕,国足帅位的归属悬念正逐渐升级。

作为临时主帅,久尔杰维奇的合同将在东亚杯结束后自动终止。这场赛事不仅是他执教成年国家队的首次正式亮相,更成为其留任的 “终极考核”。尽管带队以 1 胜 2 负的成绩位列第三,但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与亮点并存:首战 0-3 完败韩国、次轮 0-2 不敌轮换阵容的日本,暴露出防线漏洞和进攻乏力;末轮 1-0 小胜中国香港的比赛中,黄政宇的kaiyun.ccm制胜球虽带来喘息,但场面优势未能转化为更多进球,凸显战术执行力不足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久尔杰维奇在赛后多次强调 “看到了球队的进步”,尤其是年轻球员的表现。蒯纪闻、王钰栋等 00 后球员获得稳定出场时间,他在采访中直言:“这些年轻人将是中国足球的未来。” 这种年轻化导向与足协备战 2030 年世界杯的战略不谋而合 —— 根据规划,国足需在 2027 年亚洲杯前完成新老交替,03/04 年龄段球员将成为核心。

二、执教履历:争议与机遇并存

现年 58 岁的久尔杰维奇,其执教生涯充满争议。球员时代司职中场的他从未入选国家队,教练生涯初期辗转塞尔维亚、乌兹别克斯坦多支球队,成绩平平。2023 年加盟中国足协后,他先后执教亚运队和 U19 国青,曾率亚运队在杭州亚运会打入八强,终结了五届亚运会止步淘汰赛首轮的 “魔咒”。但成年队执教经验的缺乏,仍是其最大短板:此次东亚杯前,他从未带队参加过国际 A 级赛事,战术体系的稳定性和临场调整能力备受质疑。

久尔杰维奇避谈续约悬念!东亚杯成留任关键战

与前任伊万科维奇相比,久尔杰维奇更注重防守组织和体能储备。面对日韩时采用的 5 后卫阵型虽未能避免失利,但相比伊万科维奇时代 0-7 惨败日本的耻辱纪录,防线硬度有所提升。不过,进攻端的创造力不足依然是顽疾 —— 三场比赛仅打入 1 球,且唯一进球来自中场球员的灵光一现,锋线主力张玉宁多次错失良机。

三、足协博弈:选帅逻辑的深层转向

国足选帅背后,折射出中国足协战略思路的调整。自世预赛 18 强赛出局后,足协内部明确提出 “年轻化、技术化” 的选帅方向,重点考察擅长青训体系建设的欧洲教练。久尔杰维奇作为 U20 国青主帅,天然契合这一导向 —— 他参与的 2007 年龄段精英球员训练营,已被视为未来国足人才库的重要基石。

然而,其留任并非板上钉钉。据多方信源,足协已悄然启动新帅遴选程序,目标锁定 “能带来现代足球思维的活力型教练”,候选人包括欧洲少壮派教头和本土技术流教练。这种转向与久尔杰维奇 “从严治军” 的风格形成潜在冲突 —— 他延续了扬科维奇的高强度训练模式,导致东亚杯期间出现多名球员受伤,甚至一度仅有 15 人能正常训练。

四、未来展望:战术革新与信任危机

无论续约与否,久尔杰维奇的执教已为国足留下深刻烙印。他尝试的 4231 阵型强调中场控制,与伊万科维奇时代的 442 菱形中场形成鲜明对比;对年轻球员的大胆启用,也为后续换血积累了经验。但不容忽视的是,球队在关键战中的疲软表现,正在消耗外界耐心 —— 东亚杯期间,关于 “久式防守反击是否适合国足” 的讨论甚嚣尘上,部分媒体尖锐指出:“面对亚洲一流强队时,过度保守的战术反而放大了实力差距。”

更微妙的是,足协与久尔杰维奇之间的信任尚未完全建立。尽管他在亚运队时期曾获足协 “100% 支持”,但此次东亚杯带队成绩未达预期,且合同到期后未获提前续约信号,显示出管理层的谨慎。而据知情人士透露,足协内部对其临场指挥能力存在分歧,部分官员认为 “关键战换人调整时机偏晚,未能及时改变局势”。

结语:悬念待解,东亚杯仅是起点

随着东亚杯落下帷幕,久尔杰维奇的执教命运进入倒计时。这场赛事既是终点,也是起点:若足协坚持年轻化战略,他作为青训体系的衔接者仍具价值;若追求成绩突破,更具国际大赛经验的教练可能成为首选。对于国足而言,比选帅更重要的,是建立稳定的管理机制 —— 从扬科维奇到伊万科维奇,两年三次换帅的教训警示:频繁更迭只会让战术体系支离破碎,而这正是中国足球最承受不起的代价。